国家级基金项目直接体现了学院科研氛围和科研能力,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助推剂。为了进一步调动学院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的积极性,提高申报质量,提升学院对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贡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东林经管智慧”,提早动员,精心组织,实现学院国家级基金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经济管理学院于2020年9月28日制定“学院国家级基金项目培育工作方案”,创新性实施科研全过程管理模式:1次选题辅导+2轮内容一对一评审+1次最终形式及意识审查,多措并举,力促学院圆满完成申报工作。
1.立思路,一盘棋。学院以“动员-辅导”联动为工作思路,做到早谋划、早选题、早组队、早论证、早成稿、早指导、上项目、出成果,实现了三个全覆盖:申报动员全覆盖、专家辅导全覆盖、论证评审全覆盖。
2.定制度,摸清底。学院制度了《国家级基金项目培育工作方案》,摸清家底、建立台账,为项目申报提供基础与制度保障。
3. 广动员,盯紧关键群体,因人施策。有较好前期研究成果并结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现有项目研究基础,建议结合社会热点、学科前沿,强化区域特色进行再设计、再论证和再充实;已结项国家项目负责人、已经结项的教育部项目负责人,要积极主动申报新一期的重点项目及重大项目;有重点地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申报。
4.多形式,全方位,强化服务与指导。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10余人,从辅导示范到选题论证,再到两轮的评审,做到全程服务。疫情期间,为保证二轮评审的正常进行,学院主管科研副院长亲自组织线上专家一对一评审,并针对农林经济管理的申报老师,特邀教育部农林经济学科评议组专家及秘书长进行专场指导。
在学院细致安排与服务下,学院老师申报积极性空前高涨,广大教师包括教授博导、青年老师广泛参与其中,假期每天都能看到老师们在学院钻研的身影,学院与老师共努力,争成果!

(浙江大学知名专家进行选题辅导)

(专家进行线上评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报告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