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我校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正式通过验收。
本次验收会按照科技部的统一部署,由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唐晓明主持会议并介绍与会领导及专家代表。我校副校长赵雨森、科技厅副厅长张长斌分别代表学校和省科技厅致辞。唐晓明处长宣布专家组成员名单及组长、副组长人选。
专家组由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森林警官学院、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林业厅、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的技术专家、财务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中国林业科研院所长鞠洪波研究员主持了课题的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内容。课题组研究骨干及部分研究成员列席了验收会。
课题负责人陈祥伟教授从课题申请验收的依据、课题总体目标、课题任务与团队设置、课题考核指标及完成情况、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取得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情况、建成的试验基地情况、成果转化情况、课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后评估、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汇报了课题建设情况,从课题专项经费到位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经费预算调整情况、对外拨付经费情况、设备购置情况、劳务费及专家咨询费的审核和发放情况、经费账面结余情况、应付未付与后续支出情况等方面汇报了课题财务情况。
经过现场质疑与解答,最终专家组认为课题组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据了解,“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恢复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的课题之一。经过5年的攻关,课题组取得了诸多成果。
课题组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优化以及特色浆果资源恢复与高效培育试验示范区347.75公顷。研发了商品林与生态林(兴安落叶松、白桦)和人工商品林(落叶松、樟子松)结构与功能优化、天然笃斯越橘抚育以及寒地蓝莓与蓝靛果忍冬人工栽培等技术,提出了大兴安岭森林结构与功能优化、天然浆果资源抚育与人工栽培模式7种。构建了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计量模型、土壤侵蚀量估算模型和大尺度森林生物量估算模型3套;研发了森林火险天气预报系统和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模型2套。
验收会现场
副校长赵雨森致辞
科技厅副厅长张长斌致辞
专家组组长鞠洪波主持验收会
课题负责人陈祥伟教授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