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减排林下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模式
管理员 2021-12-21 17:15 浏览次数:

成 果 简 介

应用场景

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后,林场以实现“森林培育立场,产业兴场,旅游强场”为发展目标,重点打造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导优势产业,形成以森林培育为基础、森林旅游为龙头、林下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及种植业、养殖业为补充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发展目标是重点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红色抗联旅游、森林生态康养小镇、巴兰河漂流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大力开发林下大球盖菇种植、森林鸡养殖、生态采摘园、珍贵经济苗木培育等林下经济产业项目。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职工积极参与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来。丹清河实验林场将充分发挥起直属林场的示范推广作用,利用森林资源优势,进一步把森林旅游、食用菌(大球盖菇)、森林鸡、生态采摘园等产业打造成林区接续替代产业和支柱产业。

主要解决的问题

将农业剩余物直接粉碎作为大球盖菇栽培基料,有效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气体排放问题,同时节能减排,减轻大气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变废为宝,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可提高林农收入,增加林农就业机会,改善森林土壤质量,从长期来讲对于森林质量的提高将发挥积极作用。

技术要点

(1)经营模式对象

红松人工林,在林下土壤中使用粉碎后的秸秆作为大球盖菇等草腐菌栽培基料。

(2)经营目标

一是合理核算单位面积内消耗农业废弃物的数量;二是积极探索创新种植管理经营模式、节约成本、大力提产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收入。

(3)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菌种由于在传统的灭菌培养料内生长较慢,且其菌丝抗杂菌能力强,因此推荐采用“发酵半熟料”生产栽培种。采用发酵半熟料生产菌种,发菌速度相比熟料明显加快,菌丝粗壮,不易感染杂菌,且灭菌环节可节省燃料成本2/3以上;开放式接种无污染,简化接种流程,改善接种人员的操作环境,省时省力。

(4)综合效益分析主要技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丹青河林场23林班9小班,选择林下经济资源利用与推广对照区、林下经济资源利用与推广2020作业区、林下经济资源利用与推广2019作业区总计三个样地。种植大球盖菇120亩,使用秸秆总量为700t,如果直接燃烧将向大气释放1080t二氧化碳。这些大球盖菇的生产,可以拉动就业60人,其中解决了40个因国有林场改革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产值26.4万元。

在改良土壤方面,2020年作业区的土壤各营养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作业区土壤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分别为0.52 g/kg、1381.33 mg/kg、350.67 mg/kg、1.86g/kg和372.16 mg/kg,比对照区的相应各元素含量分别提高了40.54%、52.8%、92.81%、58.97%和45.24%。因此该模式可在解决秸秆离田问题的同时,对生态农业、环境建设,循环利用资源转变林业增长方式、拓展林农增收渠道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成效

经济效益:在林下实施利用农业废弃物种植大球盖菇的实践探索中,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种植面积120亩,总产量达到了12万多公斤,实现收入26.4多万元。在运行过程中,林场采取种植基地与销售商合作经营鲜品销售模式以及通过媒体及网络宣传手段,林场积极开展培育省内鲜品销售市场,也使大球盖菇鲜品进入到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全国一线城市百姓的餐桌上,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体系,为林场今后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大球盖菇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会效益:达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指数,提高环境质量,增加经济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用性推广的目标。

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增加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减轻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同时带动就业,解决林场职工分流问题,项目可安置劳动用工60余人(包括国有林场改革分流到企业的职工40人),对于扩大就业,促进林场和谐稳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分析作业区与对照区各样地土壤元素结果表明,在土壤元素六个指标的测定中,两个年度的作业区各营养元素指标均高于对照。2020作业区全氮、水解氮、全钾、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均为最高总体来看,2020作业区的土壤比较肥沃,元素含量高,更适宜大球盖菇的生长,说明对作业区施加的秸秆基质后秸秆还林的效果,已经初步表现出来。

适用范围

本模式可探索出适合本区域内林下绿色食品发展新途径,给哈尔滨市乃至周边地区开展绿色生态保护和林下经济发展互赢模式提供示范推广作用。

联 系 人:孟庆焕

联系电话:0451-82190721

 东北林业大学    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邮编: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