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果 简 介
应用场景
该技术于2016年完成模型构建,2017-2020年利用新的统计方法更新了所有模型。所构建的模型适用于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组),无其他与技术应用相关的条件要求。
主要解决的问题
东北国有林区天然林面积为3571万公顷,蓄积约30亿m3,分别占全国天然林面积和蓄积的30.8%和28.7%。人工林面积为414万公顷,蓄积约1.5亿m3,占全国人工林面积和蓄积的7.8%和10.4%。我国现行森林资源调查体系由于调查间隔期较长,经营活动频繁,几年后调查数据的可靠程度便大大降低,由于缺少合理的基础模型系统,无法对森林资源的变化和动态进行更新及科学预测,这严重影响了科学合理地制定中长期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另外,东北地区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林地流转工作,林地流转时不但要充分考虑林地当前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更要准确估算林地的未来价值,由于缺乏森林资源数据预估手段,无法获得林分未来准确的定性定量指标,很难准确确定林地的真实价值。
因而,建立实时动态的基础模型系统,及时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森林资源管理、经营、生产和科研教学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森林资源数据,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基础模型系统的建立对提高我国东北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及现代林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技术要点
本研究以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主要树种(组)(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东北林区各主要树种干形曲线、冠形曲线和树冠结构模型,根据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异速生长模型法建立各树种生物量模型。以东北林区固定样地复测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各树种(组)地位级指数导向曲线模型,利用线性分位数回归拟合东北林区不同林分类型的最大密度线,计算每个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采用经验方程法把立地指标、林分大小指标和密度指标等作为自变量直接和林木生长量进行回归,建立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Logistic存活概率模型;采用哑变量法建立区域相容的基础模型。
应用成效
本项目建立了东北林区林分生长与收获模拟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模拟不同经营措施对木材产量、碳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有效的开展东北林区森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和实现森林优化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该技术已在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管理局、哈尔滨市林业局、黑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调查规划院、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和五常宝龙店种子林场等得到了推广应用,主要应用与全省或县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地变更调查、中幼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公益林监测评价及碳储量调查等工作,并在该成果的技术支持下,多个林业局及林场获得了黑龙江省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
在该技术支持下,多个林业局及林场获得了黑龙江省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经营试点项目的实施给各基层工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林场、县林业局和市林业局带来间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示范区合理的经营及抚育措施也改善了林分的结构,增加了林分的生态效益。
适用范围
该技术主要面向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主要树种(组)(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
联 系 人:孟庆焕
联系电话:0451-8219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