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果 简 介
应用场景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为936万hm2,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4.79%,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基地之一。由于多次过伐、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等原因,该地区的原始森林显著减少,形成了大量的郁闭度低、林相衰败、出材率低、质量差的次生林和少量的过熟林,即低质林。由于低质林的演替方向不稳定,且森林质量和经济价值较低,因此必须通过森林经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促进其正向演替,以提升森林的质量和价值,使其发挥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2007年,项目组在黑龙江省伊春林区铁力林业局马永顺林场建立3个低质林改造试验样地,即横山带试验区I、顺山带试验区II和择伐带试验区III。其中,在试验区I 和 II 内设置不同带宽的皆伐带,皆伐带之间设置了同等带宽的保留带。将每条皆伐带内分段栽植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幼苗及其中两种幼苗的混交林。
本案例基于上述横山带试验区和顺山带试验区采用内部集散物流分析、物质流分析以及Eco-Indicator99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环境影响以及经济效果开展了详细的研究。
主要解决的问题
① 量化低质林改造系统营养元素与物质流动数量、结构及特征。
② 定量评价不同低质林改造模式下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③ 构建低质林改造项目建设周期内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模型,揭示影响低质林改造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④ 寻找最佳的低质林改造模式。
技术要点
① 采用内部集散物流分析与物质流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低质林改造系统内营养元素流动和生物质流数学模型,定量分析系统内营养元素流动和生物质流的数量、结构和特征。同时,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开发了适用于东北地区低质林改造林木碳储量估算及预测软件,用于低质林改造前碳储量评估与改造后一定时期内碳储量预测。
② 结合SimaPro生命周期评价软件和Eco-Indicator99评价方法,对低质林采伐改造子系统、更新抚育子系统及改造作业全过程资源消耗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分析。
③ 构建不同改造方式下低质林改造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估模型,并从林产品价格、基准贴现率、造林补植成本变动三个方面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揭示影响低质林改造项目经济性的主要因素。
④ 从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构建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对不同低质林改造方式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综合效果较好的改造方式。
应用成效
2007年,项目组在黑龙江省伊春林区铁力林业局马永顺林场500林班建立了低质林改造样地,并进行多年的持续观测,为本案例中的物质流动及碳含量估测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本案例中的资源消耗核算、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以及综合评价进一步丰富了低质林改造理论体系,为指导低质林改造实践,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支持。
适用范围
本案例成果适用于东北地区森工企业进行低质林带状改造(水平带状改造、垂直带状改造)项目相关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影响评价。
联 系 人:孟庆焕
联系电话:0451-82190721